顯示包含「中茶牌」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中茶牌」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

年關難過年年過😅

2022年就快過去,今年相信是近幾年最難過的一年😖。疫情、戰亂、經濟、股市全部都不易捱過,但難過終於也是過去了。不過有時啲嘢難捱,其實可能都是自己攞嚟🤔。

對於疫情,因為也有親人走了,所以通常看新聞關注死亡數字,多過染疫數字。人走了,什麼財富、擁有過什麼也是枉然,人走了也沒有機會說可以再嚟過。所以身體健康真的是比什麼都重要,不過以上說話講就好多人識講,但其實做就好少人做到,多數人都唔係幾愛惜自己身體。

每次見到新聞報導行山人士受傷、死亡,就會好唔明白,行山啫😒,使唔使搞到連條命都冇埋。究竟人對自己條命有幾在乎?


近日有三個旅行人士去北海道登山🏔️,有一個就返唔到嚟,為咩呢?有去過北海道都知道,一落起雪嚟係落唔停,而那邊的天氣報告都幾準確,去得爬雪山,居然唔理天氣報告,定係人對於自己的能力有過份信心?


又例如明知外哋疫情風險仍然很高,但一話開關就去都去唔切,就算人哋唔歡迎都要去,攪到好多去完返嚟就中招🙄,當然為了旅行對自身健康就不大理會。

應知道要有健康的身體,長期節制、犧牲是不可避免;注意飲食、規律地作息、恆常地運動是基本要求。最近有網紅食了2餐C朗的健身餐單,就高呼崩潰🤮,其實只反映現在的人,適應能力同自制能力真是非常之低。


飲食是養生的重要元素,暴飲暴食當然對身體有害,但太清淡又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平衡是最重要,均衡飲食,按不同體質、不同季節,食療可以平衡身體所需,而飲茶正是其中之一個最簡單改善體質的方法。

今年的農曆新年在一月尾,比平常早,每年這時候就要辦年貨,茶葉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中茶的生肖系列,因為要用來送禮、自用。由2012年龍年🐉開始,中茶每年也會推出普洱生肖生茶、熟茶及白茶茶餅。


三種茶葉,大概就可以滿足一年不同季節、身體不同狀況的需要。2023年迎來兔年🐇,是12生肖最後一年,終於可以集齊這一系列。
普洱熟茶是最多香港人飲的茶,中茶生肖茶通常甄選雲南省瀾滄江流域雲南大葉種喬木大樹茶菁拼配而成,用料高級,入口香醇,精工細作,嚴控品質。我通常去飲茶、食飯時就會飲普洱熟茶,因為可以幫助消化。而秋、冬之後,飲普洱熟茶會有更好暖身效果。
 
普洱生茶好多人未必飲過,因為酒樓冇得叫。普洱生茶偏寒涼,又其是新茶,十分適合體質燥熱人士及夏天飲用,又或在吃了煎炸食物、打邊爐後,可以用來清熱氣。多數男人都燥熱,我都係,但自從飲了普洱生茶之後,就不再需要飲涼茶。長期飲用,體質慢慢改善,而家都冇以前咁燥😅。所以到了夏天,我就會時常飲普洱生茶。
香港人認識壽眉,但未必認識整個白茶系列。白茶這幾年在國內非常之火,產品售價不斷攀升。以三款生肖茶餅,這款白茶是售價最高的,普洱生茶次之,普洱熟茶最平,因為通常製造普洱熟茶的茶菁是最粗老。

民間智慧有說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以前福建貧窮地區,沒有醫生,發燒、感冒🤒就靠飲老白茶去治療。由疫情開始我和我的屋企人就開始飲老白茶,touch wood 到現在也沒有「陽過」。係唔係白茶的功效就沒有辦法證明,但一開始覺得牙肉痛、頭重重🤧就會飲老白茶,飲幾日就冇事,當然真係病就緊係要睇醫生啦😅。不過市面上老白茶都不便宜,所以自己每年儲一啲,過幾年就有得用,好似果皮一樣。但儲就要儲真嘢,中茶大牌子,質量有一定保證,唔係白花幾年時間儲了沒功效的白茶就嘥心機捱眼瞓🙄。

希望新的一年,所有2022年不好的事情都過去,變返一個正常、平安的一年🙏🏻。

2022年9月17日星期六

不是壽眉的壽眉?

今早去飲茶,見到有幾枱人叫壽眉,突然間想起,相信佢哋都唔知道佢哋飲緊嘅茶其實都唔係壽眉。係香港酒樓,除了普洱,第二最多人叫的茶應該就是壽眉。壽眉是屬於白茶類,茶的種類不是取決於不同的茶樹,而是取決於做茶時所用的工藝。即是同一棵茶樹生出嚟嘅樹葉,用唔同工藝製作,就會生產出唔同嘅茶葉。因此酒樓飲到嘅普洱、壽眉看似是不同茶葉,但實情是可以用同一茶菁做出來。

中國茶葉跟據發酵程度可以分成六大茶類;綠、白、黃、青、紅、黑,不過普洱茶的工藝跟以上六種也有些分別,所以中國茶類如果按照加工程序應該分成七種,比較合適。


從以上圖片,可以見到白茶的工藝是最簡單,只有經過萎凋及乾燥。通常茶菁採摘後放在竹盤上利用太陽光進行萎凋,因為陽光不是太高溫,茶葉裏的氧化酶活性得以保留,有利後期轉化,這就是白茶跟其他茶葉的最大分別,才會是越舊越好的原因。低溫乾燥作用把茶葉裏的水份降低,有利於儲存,不會容易變壞。

不過近年因為國內人工增長,用太陽光萎凋其實非常花費人力,另到生產成本上升。有些廠家為了減省成本,就會利用太陽燈在室內進行萎凋,除了可減少人手,質量更容易控制,不過當然滋味上是有差別的。

至於酒樓的低價壽眉,當然唔會用陽光進行萎凋,通常以遠紅外線120-140℃在平煱或流水線大量生產,因為利用了高溫,基本上工藝已經唔係萎凋,而是殺菁。而且經過高溫處理的茶葉,停止了茶葉裏的酶活性,所以也沒有後期轉化的空間。這就是標題上所講,在酒樓飲到的壽眉其實已經不是壽眉,因為跟傳統壽眉工藝上是有差別。

不過正如蟹柳冇蟹肉,龍蝦丸冇龍蝦,牛丸冇牛肉一樣,壽眉唔係壽眉也是香港社會對待消費者的一貫手法。
  
我的小賣部

2022年9月4日星期日

一年容易又中秋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節日就是中秋,中秋係各節日中可以說是包括所以節日的元素;有假放、有得玩、有得出街、有好嘢食等,而且天氣是各大節日最舒服的。之前的端午節太熱、之後的聖誕或過年太凍。

可以出夜街是中秋節的一個特色,唔知點解年輕人總是不想瞓覺,晚上才是最活躍的時間,中秋節是小時候攞正牌玩通宵,父母也不會鬧的一日。

小時候落公園、球場玩蠟燭、燈籠、煲蠟、一家人賞月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集體回憶,而這回憶特別在就是只發生在我們這一代,之前、之後的一代也不會再發生。未有經歷過的是無法想像那種好玩程度和節日氣氛,是一生人也不會忘記。

到大了一些,中學時代最流行的中秋節目就是去露營。最熱門地方當然是西貢,一大班同學一起去露營、賞月又是另一番感受。在露幕周圍掛滿燈籠的情景,聽著八十年代金曲,也是一世難忘。

年紀再大些,中秋就變成了最浪漫的節日,平常拍拖,夠鐘就要各自返屋企。一年只有中秋節的一晚可以幾點返屋企都得。只是簡單地一起坐在沙灘賞月,全世界彷彿只有兩個人,心情比月餅更甜。在旁邊點起一個心型蠟燭❤️,唔知有幾多人試過?

年紀大了,香港的中秋節越來越沒有節日氣氛,慢慢只成了全年節日其中之一。而中秋假期通常都近星期六、日,請多一、兩天就可以去個短旅程,而且天氣唔熱、唔凍,執幾件衫就得,所以最近呢十多廿年中秋節就變成了出外旅行的時間。
 

最有印象的地方就是越南會安,因為一到夜晚整個舊城就會點起萬千燈籠,而且因為光害比較少,在酒店露台嘗月算是找回一些中秋回憶。疫情前的中秋想計劃去杭州的錢江看大潮,據說中秋氣氛也是非常好,幾時可以成行呢😓?
 

雖然話「一年容易又中秋」,其實都不是太容易,到中秋都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一年的2/3時間。一年的成績大致已成定局,還要為之後的過年奔波。記得小時候很多家庭有供月餅會的習慣,現在可能好難想像為何要一年下來,每個月節衣縮食,都要去供一份月餅會🤔?

那時候的月餅非常昂貴,而中國習俗又會在中秋節互送月餅,除了親戚,還有街坊都要送。幾十盒月餅相當於普通人一個月人工,所以才要月供減輕一次付款的負擔。在當時如果一個家庭在中秋節送不出月餅,是會給人睇小、背後講閑話。所以無論幾辛苦,啲人都會頂硬上,因此「一年容易又中秋」在當時其實不太正確。不過好奇怪,以前就算有幾多盒月餅係屋企,最後都可以食哂,不同現在過節之後好多月餅就去了堆填區。

當社會越來越富裕,老一輩思想也改變,供月餅會就慢慢式微。不過中秋節要送禮,都是有需要的,無論是家人、朋友或事業上往來的人。不過前幾年的環保問題、月餅又高糖影響健康,好像越來越少人送月餅。我自己在開始注重飲茶的時候,逐漸就用了茶餅作送禮。無論是家人、朋友生日,又或是節日需要送禮,茶餅變成必然之選。
  • 第一唔使諗,年年送禮,如果年年都要諗送新嘢,其實都幾煩。
  • 第二如果送普洱熟茶,基本上冇咩人會唔啱。
  • 第三茶餅可以擺得,唔會食唔完就要棄掉,反而越擺滋味越好,還有升值潛能。
  • 第四茶葉是健康飲品,比送什麼甜品、蛋糕之類更加為所愛的人健康著想。
  • 第五如果是節日送禮,多數人期間食得肥膩嘢多,茶就最好用來幫助消化。
而中茶生肖系列通常都是我的首選,因為每年也有新款,可以年年不同。如果知道收禮的人生肖而送這個生肖,就更加窩心,對方相信也更欣賞。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81387167/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81370993/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81399386/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81447254/

2022年8月28日星期日

一堆甘願受騙的人

這兩個星期最熱門的新聞當然就是柬埔寨賣豬仔事件,好難想像係呢個時代還有這些事發生。人點解唔係憑著經驗變得越來越聰明,而且現代社會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比以前多很多,但好像反而很多人變得越來越蠢😞。

不過當新聞更多披露出不同的個案,情況又好像不只是純粹的騙案,有些受害者明知會受騙都中個頭埋去,似是想逃避或有博一舖的心態。更甚者有些個案雖然家人了報警,但受害人唔想返嚟,繼續留喺嗰邊。

其實現今社會充積著大量假資訊,基本上我們每日也經歷被騙的考驗,就算幾小心,可能一時唔為意就中招。記得少時候,父母都會好緊張孩子誠唔誠實,如果發現小朋友講了大話,一定會大刑伺候藤條炆豬肉😖。學校都會教導做人要誠實,例如華盛頓櫻桃樹故事。不過諷刺是現在的美國總統,每一日唔講過大話可能都過唔到日子🤣。

很奇怪當人大了出來社會做事,講大話就當食生菜,而大部份人都唔覺得有咩問題,咁少時候的學習其實又有咩用🤔?據我所知現在多數外國小學生,已經被教導 white lies,又係黑都可以變成白;我為你好先講大話呃你,幾咁偉大🙄。相信世界道德沉淪,這都會是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以咁嘅標準,畀人呃或者呃人都好似好正常,因為現實上每天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也大量發生緊。簡單例子近年睇電視充斥著大量 supplement 廣告,什麼 NMN,益生菌,瘦身、護眼,護肝,強骨素之類,但實際有效用的,可能是寥寥可數。這些通過廣告把產品功能誇大又算不算是一種欺騙呢🤔?不過弔詭是很多人明知冇用,但都甘願一試,究竟是什麼心理?

又例如財演,相信很多人也知道財演講嘢信一成都死,但現實是很多人就算聽財演講輸過幾多次,都會繼續相信,或者不是相信,可能只是希望最終可以博中一舖翻身,自願受騙的人可能基於僥倖心理多過無知。因此人的基因其實有甘願受騙的傾向,呢個跟大自然適者生存,生物會因應環境而進化好像是相違背,所以人真是一種非常難理解的動物🤨。


至於小小的一片茶葉做假的情況居然是十分嚴重,從以上影片開始十分鐘記者走訪雲南一些遊遊景點,發現有很多店舖在賣古樹茶茶餅。記者入到店舖問一問店主,很多店主都直認不諱那些不是古樹茶,而是台地茶。茶餅面板設計只是按客人要求,想點印都得。因為如果印上古樹茶、老班章、冰島之類為人熟悉的古樹茶產區,銷量就會增加,而且利潤可以有幾倍。但如果按事實寫上台地茶,就算價錢幾便宜也沒有人問津。

睇完那些茶餅版面設計,有沒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感覺🤔?如果有去過香港賣茶葉的舖頭又或是閱覽我賣茶的平台,應該也見過類似的產品。這些茶餅多數沒有牌子,大大隻字寫著出名的茶葉產區例如老班章、冰島、易武、布朗山、昔歸等,然後背面就寫著雲南、勐海、西雙版納等等某某工廠,看得多其實全部設計都是千篇一律。但有沒有人相信這些茶餅真的來自這些産區?我相信不認識而買入的人會有,因為一二百蚊啲人覺得畀人呃也冇所謂。但明知是假而去買的相信更多,其實我不太明白這些人的心理。我想這種心態跟買冒牌手袋或者冒牌勞力士是一樣,明知係價都會買。但人有我有的心態真的那麼重要嗎?普遍人自我意識咁低,咁著意同其他人比較,受騙機會當然就大大提高,而近年互聯網更將這種心態無限放大。

人是群體動物,有一定的羊群心理,但人比其他動物高級就是有自我意識。對自己有信心,不人云亦云,不看重其他人怎樣看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回自己,人的一生才能活得輕鬆、活出意義。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80517888/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56417842/


2022年8月20日星期六

如何在酒樓沖一杯靚茶?

有去過國內酒樓飲茶,應該都見過大部份酒樓在每一枱也有一套沖茶設備,非常講夠。


香港由最初茶樓用茶盅、蓋碗到現在酒樓的大茶壺,基本上幾十年也沒有進步過。有些比較高級的酒樓,可能用個玻璃壼,有個蠟燭煲住啲茶,其實咁樣仲衰,冇個樣整個樣。因為沖茶最忌就是浸茶葉,幾靚嘅茶葉,浸住水都係唔會好飲。唔通開酒樓啲人對茶真是少少認識也沒有🤔?

咁沖茶對一杯茶重唔重要呢?我自己覺得是50/50,靚茶葉沖得唔好,當然唔會好飲,但都可以入口,只是浪費了茶葉的質素。反之品質不太好的茶葉如果沖法得宜,都可以變得可口。當然如果是好差的茶葉,好似酒樓個啲,就神仙都難變,點沖都唔會好飲。就是因為沖茶對品茗非常重要,所以才有茶道或茶藝的産生。


帶茶葉去酒樓其實非常簡單,只係一個細過掌心的茶袋所裝的茶葉已經足夠沖一壼靚茶。


上圖茶葉大約是4g普洱熟茶,因為是緊壓茶,無論是茶磚或茶餅,只需要很少份量就足夠飲一餐茶。我自己對茶的濃淡喜好是大約一個人2g,即是兩個人4g或四個人8g就足夠。


去到酒樓開位,通常會叫兩壼滾水。


用其中一壼水洗下茶杯、碗、筷子等。洗茶杯除了是一般人上酒樓的習慣,預熱了的茶杯,等一陣沖茶的時候,茶湯就不會馬上放涼。


洗完茶杯淨返半壼水,然後把茶葉加入壼中。


視乎是什麼茶葉,把茶壼搖幾搖大約10-20秒,首先洗一洗啲茶葉。洗茶葉一來可以把茶葉上的灰塵洗走,二來將茶葉“溫潤泡”,茶葉會適當舒展、張開,稍後正式沖泡時,茶葉將會更容易釋放香氣、更快出茶湯。


之後把水全部倒掉。


然後把另一茶壼的滾水全部倒入洗完茶葉的茶壼內。


出茶湯時間取決於濃淡喜好,還有下了多少茶葉。如果下了4g茶葉,第一泡大約1-2分鐘就可以出茶湯。如果下了8g茶葉,時間就可以縮短,更快出茶湯,即是茶葉越多,出湯時間越快。以普通的酒樓大茶壼,不太建議加超過12g茶葉,寧願把茶葉分成兩次或分開兩壼,這樣沖茶的濃淡會容易控制,沖出來的茶湯滋味也比較甘甜。


因為是緊壓茶,茶葉在茶壼底部,如果就這樣斟茶,最初的一、兩杯茶色很淡,後面的幾杯又過濃。所以應該先將茶湯全部斟到另一個茶壼,當作“公道壼”。


可以看到最初的茶湯色淡,但慢慢壼底的茶越來越濃。


經過這個程序,斟出來的每一杯茶濃淡、香氣也會一致,這樣每一個人也可以品嘗到一杯色香味俱全的靚茶。

當飲完這一壼茶,才重新加熱水到有茶葉的茶壼,第二泡時間要加長,4g茶葉可能要大約兩分鐘以上,然後再倒入吉壼重複以上過程。通常4g茶葉可以沖三至四次,已經足夠兩個人飲一餐茶。所以只要肯花少少心思、時間,在缺乏沖茶工具的酒樓,要飲一杯靚茶其實也是非常容易。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70274940/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64471630/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80326738/
 
我的小賣部

2022年7月29日星期五

怎樣拆開普洱茶餅?

有些在 Carousell 看見茶餅的朋友,想試一試這些茶葉,但不知道怎樣拆開茶餅,其實是非常簡單,試過一次就知道怎樣做。茶餅比散茶好處是容易儲藏,不需要特別容器,想要飲用的時候才拆開,可以避免茶葉氧化變壞。而且茶餅越陳越香,壓緊了的茶葉,轉化效果比散茶好多了。基本上散茶應該要盡快飲用,不適合儲存。


首先準備好所需要的工具,
  1. 茶盤用來承托著茶餅,折開的時間不會走嚟走去;
  2. 儲存袋、鐵盒、真空罐等用來儲存拆開的茶葉;
  3. 茶針,這是最重要的工具,其他所有工具沒有也不緊要,但茶針會令到整個過程輕鬆簡單完成;
  4. 最後是一些簡單處理茶葉的工具,例如夾子、茶羹、毛掃等,因為茶葉吸味,所以盡量用工具處理茶葉比用手好。


如果沒有茶盤,用碟盛著也可以。下一步拆茶餅之前要先洗手,避免手的氣味沾污了茶葉。


反轉茶餅,打開包裝紙,近年的茶餅多數有兩層棉紙。



通常茶餅中間有一個凹下去的地方,有些人會在這處開始拆茶餅,因為凹下去可以盛著拆出來的茶葉。但這樣做結果不太理想,因為這部份是茶葉壓模時型成,其實是最硬的地方。從這處開始要用很大力撬開茶餅,而且拆出來的茶葉會很碎,太碎的茶葉沖泡時容易流走。


比較容易的方法是從側面沿邊開始,因為這處茶葉比較鬆散。


只要輕輕一插,就可以把整支茶針插入,茶餅兩邊也會自然鬆開。


如果只需要拆開少少茶葉飲用,只要插幾下茶葉便散開。


然後用工具夾起茶葉放到茶壺、蓋碗便可以沖泡。


之後包返包裝棉紙,放入儲茶袋就可以再儲存。



如果是想把整個茶餅拆開,就用茶針沿著茶餅邊沿逐格插入,插入的時候可以上下撬一撬,茶餅就更容易鬆開。


當用茶針把茶餅插了一圈,應該有一半以上茶葉已經拆開了。


大塊的可以鬆開一些到合適的大小。


通常大塊普洱生茶容易拆開,如果太緊或普洱熟茶就需要用茶針再插一插就會自然分開。盡量不要用手把大塊茶餅上下屈曲弄斷,因為會造成很多碎片。


然後把拆好的茶葉放入儲茶袋就可以了。


剩下的一半再用茶針插一圈,就可以完成拆開整個茶餅。


儲茶袋好處是防潮、密封、容易擺放,而且價錢便易。


最後記住寫低是什麼茶葉,以免之後忘記。


茶磚的拆法都是一樣。


反轉,打開包裝紙。



不要在底部處折開,要從旁邊插入。


從旁邊看,茶磚其實是壓成一層一層,只要用茶針輕輕一插,就會向兩邊爆開。普洱熟茶要小心拆開,因為容易產生很多碎片,之後沖泡容易流走就浪費掉。


我自己很享受拆茶餅的過程😅,可以從短短15-30分鐘的時間中,感受心靈自癒的境界。拆茶餅時要專注,在過程中不可以受外來影響,要有技巧,用力要恰到好處,茶葉才不會飛彈到四週。不然在拆茶餅時浪費掉或給其他東西污染了就太可惜,尤其是一些上千元的茶餅。在這短短的時間,放慢節奏,心靈隨之平靜下來,以現時急速的社會步伐,能夠有一刻慢下來,不算太車侈,是我們身心每天也需要的。然後再花少少時間,享受一下沖泡茶的樂趣,欣賞一下茶湯的滋味,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為繁忙的生活點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