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藏劍山莊」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藏劍山莊」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2月19日星期一

乜飲茶可以保暖?

最近氣溫急劇下降🥶,對於今年遲來的冬天,真的是又愛又恨。由細到大都特別喜歡四季分明的天氣,因為每一季節也有特色,尤其是冬天可以去浸溫泉,無奈近年全球暖化,夏天越來越長,秋冬就越來越短。

以前好怕凍,可能一直身型比較瘦削,冇咩脂肪,保唔到暖😅。不過近年不知何解,好似冇咁怕凍,係香港就算幾凍都冇乜著羽絨(近排體脂維持15-16,比以前更少脂肪)。

這幾天看了篇文章

文章講日本電視台節目「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實測多款常見保暖熱飲的禦寒效果,結果如下:

  • 第6名:咖啡 - 飲用後暖身效果只有9分鐘
  • 第5名:綠茶 - 飲用後暖身效果可達14分鐘
  • 第4名:甘酒 - 飲用後暖身效果可達27分鐘
  • 第3名:薑茶 - 飲用後暖身效果可達47分鐘
  • 第2名:紅茶 - 飲用後暖身效果可達52分鐘
  • 第1名:朱古力 - 飲用後暖身效果可達59分鐘

通常這些節目測試結果,都會不同於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唔係咁邊有節目做呢😝?

好似咖啡,唔知係唔係電視、電影宣傳得太多,總以為天氣凍飲杯咖啡可以暖身,怎知測試結果只得9分鐘,可以說隨飲隨散,或者同飲杯熱水冇咩分別。原來咖啡因有降低體溫的效果,所以反而不利身體保溫。

另外以為飲酒可以暖身,不過有飲酒經驗都知道,酒氣一散,個人反而覺得更加凍。因為酒精令到血管擴張,更加快身體熱量流失。

反而熱朱古力可以暖身就知道,之前去北歐,係啲公路服務站飲一杯,真係好暖身,而且糖分也增加身體能量。

最估唔到的當然是紅茶,原來紅茶含有豐富茶黃素,是各類茶葉之中最高,能促進血液流動,所以令到身體保持溫暖。

而茶黃素是由茶多酚(兒茶素)經過發酵而成,所以通常經過發酵的茶葉茶黃素含量會比較豐富。綠茶發酵度輕微,所以茶黃素含量比較少,而且綠茶含有大量咖啡因,因比飲用綠茶就不太保暖,反而更適合夏天飲用。所以雖然茶葉看上去差不多,但其實不同種類,分別十分之大。

不過薑茶比紅茶低就有些奇怪,因為薑茶通常都係紅茶加薑,唔通加咗薑反而效果更差🤔?原來薑會令到身體溫度突然上升,反而不利於長期保溫。而且薑比較燥熱,好多女士以為自己一定是寒底,其實未必,所以薑茶只適合某一些人士,不是每個人也合適。

反而紅茶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心經,具有溫補脾胃,益氣溫中,醒腦提神,開胃健脾,活血化瘀,止瀉利尿的作用,可以適合所有人,尤其是女士、年長人士或脾胃差的人。而且紅茶沖泡非常方便,隨沖隨飲,在寒冷天氣,是最佳的保暖飲品。而且長期飲用,可以改善體質,近年我不太怕凍,唔知係唔係就係呢個原因🤔?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

新鮮茶🌿



近期維他奶出咗一個新系列叫新鮮茶,咩嘢係新鮮茶?據維他奶解釋是香港新鮮生產,冇加防腐劑,所以就是新鮮。


賣點有嚴選高品質茶葉、以冷泡技術新鮮沖泡,鎖住茶葉精華、香港製造,全程冷藏新鮮運送及不添加色素和防腐劑。

除了紅茶有指名是斯里蘭卡,其餘也沒有指名是那個地方的茶葉,有幾高品質就有待商榷。

至於冷泡,通常只有香氣重的茶葉,才會用冷泡去沖泡,因為香氣可以得以保存。但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品茗技巧都是以熱溫水去沖泡茶葉多,不見得冷泡比熱水沖茶更好。而且這系列產品要冷藏而又沒有加入防腐劑,很大機會用了巴氏德消毒法,如果以70-90℃溫度消毒,其實跟沖茶的水溫差不多,那麼為何要多此一舉🤔。


雖然話冇添加色素和防腐劑,但一樣有加入調味劑、酸度調節劑、抗氧化劑、穩定劑,咁又有幾健康🙄?

平常沖茶,唔知有冇留意茶嘅顏色?我做咗一個實驗,沖咗一杯茶,然後每三個鐘影一張相,看看顏色的變化:


左上角一張是剛剛沖茶出來影的,右邊的一排是每隔三個鐘頭影一張,最後左下角的一張,是隔了一個晚上,第二日早上影的。大家估下這些變紅了的茶湯,是好還是不好?

當然是不好啦!茶裡面有很多胺基酸、抗氧化物等,遇上空氣中的細菌、微生物就會産生氧化作用而變質。基本上茶一沖出來就應該要馬上喝掉,放上一、兩小時已經會開始變壞。而且越靚嘅茶,內含物質越豐富就越容易變壞。那麼以上維他奶的新鮮茶又有幾新鮮🥱?
 

唔知大家有冇睇電視 J2 港女野人第六集,我自已經好多年冇再買紙包、膠樽飲品,網上面非常容易找到關於這些即棄垃圾怎樣污染環境。

香港是一個超奇怪的地方,好多人都講環保,認真到有好多人冇屋住都要保住啲郊野公園,但去到郊野公園又不斷掉垃圾去破壞環境。其實好多時吹得大係冇用,有心的只要減少製造垃圾,例如飲少啲紙包、膠樽飲品,就可以為這個地球出一分力。自己沖一杯茶真是那麼困難嗎🤔?



2022年8月5日星期五

慢性毒藥

近期看了幾篇文章、Youtube 關於可口可樂,其中之一集東張西望,講述可口可樂的最新研究。
 
 
片段主要講可口可樂其中之一個成份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高果糖玉米糖槳,用白老鼠硏究,長期食用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而除了可口可樂,其實很多市面上的飲品、食品都有加入這種甜味劑,因為成本比白沙糖便宜,所以很多加工制品也會選用。
 
看到後半段訪問的人兄,睇完真是有些不懂怎樣反應的感覺。看見他微笑和對可口可樂仰慕的神情,我只想到「病態」兩個字。當記者話比佢知飲可口可樂會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佢嘅表現應該係完全唔相信。那一種輕視的態度,好像在很多人身上也見過。在生活上我哋好多時都會對某些行為、食物上咗癮而不自知,相信除了人類之外,都冇咩動物會明知是慢性毒藥,都會不斷吞入口。

反而有好多有益的食物,好多人都唔願意去嘗試。近期普京就推薦飲俄羅斯國產 Ivan Tea「伊萬茶」,伊萬茶由柳蘭植物(fireweed plant)的發酵葉片製作而成,是一種具有抗炎作用的天然飲料,含有16種氨基酸,並富有維他命B和C。
 
他還評論了可口可樂都是化學物質,這應該離事實不遠,但又有幾多人會聽得入耳。之前去俄羅斯旅行都試過伊萬茶,滋味和香氣都幾特別。

另一篇文章就用生命的角度說,首先水就是大地的生命,是人類的生命,所以大地沒水分,植物就枯萎,人就生存不到。但這麼重要的東西,不可缺少的物質,我們人類就不斷去污染它,而事實世界上已經越來越多人得不到清潔的水源,那麼人類為什麼不斷去傷害自己?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而且人為了滿足人的口慾,同樣一杯水,經過工業、商業去造化它,成為可口可樂,反而對身體更加有害,而且生產過程也污染了寶貴的水資源。即是原本乾淨的水拿來就可以喝,就這麼簡單直接,而且對身體有益,但人就偏偏不做。這裏面的道理,有多少人會用心去體會、而且明白?

不過看一看可口可樂的業績持續增長,就表示不明白的人其實越來越多。

這幾日新聞當然是佩洛西引起的台海事件,通常當西方國家誣告中國的時候,外交部就會引用返歷史中的八國聯軍。

睇返百多年前鴉片戰爭之前,林則徐寫了一封外交書信給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抗議英商不顧大清禁令,販賣鴉片,荼毒中國人民。這封外交信是這樣寫的:「中國所行於外國者,無一非利人之物:利於食,利於用,並利於轉賣,皆利也。中國曾有一物為害外國否?」此乃義正言辭,説明大清朝與外國貿易,都是作有利之事,並無加害於其他國家。而那時候中國對西方最重要的產品就是大黃及紅茶。

但大家有沒有越來越發覺,這幾百年西方工業革命、科技發展事實改善了人類的生活,但同一時間也産生了很多危害人類的產物。而這些產物就好像鴉片、慢性毒藥,初時嘗試是感覺良好,但慢慢就會上癮,最後是危害身體。而大部份人就算知道有不良影響,都抗拒唔到。而整個西方世界,就好像聖經所講的索多瑪城,慢慢步向墮落、滅亡。

中國儒家思想文化現在就好像最後一根稻草,支撐著整個世界,而且不同百多年前,中國現在夠強大可以抵禦西方的入侵。看見軍演,台灣、日本、韓國、美國都走夾唔抖,作為中國人應該感到自豪。至於個人可唔可以抗拒這些有害之物,就是個人的智慧與修為。


2022年7月15日星期五

斯里蘭卡破產

上一次有國家破產已經是2008年希臘債務違約,不過今次斯里蘭卡破產本質上有些不同,而且好似冇咩 noise,可能因為冇影響到資本市場。上一次歐債危機只是西歐國家啲人大花筒,又唔願意做嘢,所以國家長期負債,最後借唔到錢新債冚舊債,所以就爆煲。斯里蘭卡人雖然算不上好勤力,但肯定不是大花筒民族。不過當斯里蘭卡一宣佈破產,好多低智的評論就說是因為中國的一帶一路,這一種言論完全漠視歷史盎格魯-撒克遜人 Anglo-Saxon 一直以來對殖民地的欺壓,而用所謂的國際規則去剝削窮困,弱勢、沒有話語權的地方。

無論是個人或是國家破產就是資不抵債,即是收入比支出少,導致入不敷支。所以只看債務,不看收入就對整件事只有偏面的理解。因為就算是債務沉重的國家(老美🙄),只要有強勁外匯收入,一個國家也是不會破產。斯里蘭卡現在是因為外匯幾乎徹底用盡,沒有錢對外買能源、食品等必需品才宣佈破產,而不是因為沒有還債比債主給追債而破產。

斯里蘭卡收入主要是依靠旅遊業及農產品出口例如茶葉、咖啡、橡膠、香料等去賺取外匯收入。因為缺乏天然資源或工業投資長年依賴進口燃料、糖、穀物及醫療用品,所以國家長期有貿易逆差。

2019年斯里蘭卡連環爆炸事件(又是外國勢力攪攪震?因為親中?)及新冠肺炎的原因,徹底癱瘓了斯里蘭卡的旅遊業,讓國家收入大減。還有經濟政策失誤,新總統拉賈帕克薩 Gotabaya Rajapaksa 上任後推行大幅減稅(又係盲目相信西方那一套經濟理論🤔),進一步拖累經濟收入。當然俄烏戰爭令到燃油價格上升成為最後導火線令到國家最終破產。斯里蘭卡是前英國殖民地,1948年宣布獨立到現在幾十年,英國佬有幫過什麼嗎?所以那些 BNO 香港人相信英國佬,低智情度可見一班。連人哋搵殖民地係想有廉價勞工做 dirty work,而唔係去照顧你都唔知道。

斯里蘭卡人口有2000萬,其中5%人口做關於茶葉的行業,已經是國家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但年收入亦只得大約13億美金。主要是因為西方所謂的國際規則,長期壓低茶葉價格,令到收入跟本不足以糊口。斯里蘭卡出產的紅茶又叫錫蘭紅茶已經是全世界最好、最優質的紅茶,在這樣的市場制度下也賣不出好價錢。

13億美金即是大約一百億港紙,5%人口即是大約一百萬人,除一除每人一年只有一萬元收入,一個月只有八百幾蚊。但這個數目已經包括種植成本、運輸成本、廠商利潤、其他成本等,真正從事茶葉的工人可以得到的,真是少得可憐。

可能好多人都唔知,以前只有中國出產茶葉,在雲南的茶樹森林其實就是茶樹的發源地,世界上大部份地方的茶樹(台地茶)都是從中國移植過去。當大約十六世紀茶葉傳到歐洲國家,歐洲人就愛上了飲茶,尤其是英國人。但歐洲人跟中國買茶要用白銀,買下買下無晒錢,英國人就用鴉片毒害中國人,最後更發生了鴉片戰爭(其實現在美國佬的貿易戰也是同一套路,就係想買嘢唔比錢,不過今時今日的中國已經唔係以前嘅中國💪🏻)。

大約十八世紀,英國人把中國嘅茶樹移植到印度、斯里蘭卡種植。因為生產茶葉是需要很多工人,在殖民地種植,佢哋可以不斷勞役當地人民。其實印度、斯里蘭卡跟中國雲南氣溫、土壤、環境很不同,不太適合種茶,開始種出來的茶葉質量非常差,但英國人只想做生意根本就唔會理會,只要成本低。

不過當印度、斯里蘭卡開始獨立,失去了廉價勞工,英國人又將茶樹移植到非洲肯尼亞,現在肯尼亞是全球出口茶葉第一大國。


從以上2020年茶葉出口價格可以看到,斯里蘭卡所出口的茶葉價格已經是全世界第二高,僅次於中國。但中國茶葉出口以綠茶為主,所以斯里蘭卡以紅茶計,價格應該是全世界最高。其餘大多數國家也是生產紅茶平均只有大約2美元一公斤。這又是什麼概念?1公斤茶葉需要大約4公斤茶菁做成,採茶多數是一芽多葉,試想一想如果要採摘4公斤樹葉,要花多少人力,多少時間,摘到手破也只得雞碎咁多😭。因此以上國家大部份都是貧窮國家,原因就是市場壟斷,佢哋得唔到應得的利潤。


從以上的列表就可以看到,*號是那些國家入口茶葉包裝之後再出口的價格,即是英國人用兩蚊買返嚟嘅茶葉,包裝成茶包,就會以三倍多價錢賣出。德國更是五倍,法國是最多有七倍多😒。日本、台灣茶葉可以賣得高價是因為佢哋產量少,而且多數是綠茶,所以可以避過了紅茶的國際規則。

為何西方國家可以長期控制茶葉價格,而紅茶的國際規則又是什麼?跟好多行業一樣,國際茶葉市場由二、三間外國公司壟斷 Lipton、Twinings、Tetley 等利用了國際茶葉拍賣規則,正如其他商品一樣,長期被操控了拍賣價(所以中國政府要收緊平台企業是應該的,當傾斜去大企業的市場生態一旦形成,小企業、小農夫就冇啖好食😖)。即是平台有定價權,生產商沒有話語權,你唔賣,就搵其他更平的地方供應,質素不用理會,因為世界大部份人只看牌子,不看質素,只要廣告夠多,啲人自然會買。這種商業模式變成上游供應永遠被擠壓,下游得到行業最大利潤。


看看以上圖表,雖然斯里蘭卡茶葉價錢每年呈上升趨勢,但主要原因是斯里蘭卡因為近年氣候轉變加上以前過度栽種,土壤開始變質,令到近年產量下降所造成的供不應求。不過肯尼亞拍賣價持續下跌,又是劣幣驅逐良幣,令到斯里蘭卡茶葉價格上升幅度不足以彌補每年上升的經營成本,種茶人經營越來越困難。

又是一個典型例子,西方掏空了一個地方的資源,就拍拍籮柚就走。近年所謂的"卡脖子",就係你唔聽話,就唔比你參與這些遊戲規則,變相踢你出局等你冇生意做。
 
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何之前十幾年全世界不斷印銀紙,但通漲都很低,其中之一個原因就是西方利用所謂的國際規則去不斷剝削發展中國家及第三世界。令到佢哋不斷用低價生產的產品去滿足西方社會消費,而中國就是一直被剝削的其中之一個地方。本來中國經濟發展之後可以跟日本仔一樣,做西方的哈巴狗,就可以一齊去剝削其他發展中國家。但中國拒絕這様做,只想跟其他地方合作共贏,所以才有現在的中西對決。
 
近年中國在多方面已經開始有話語權,可憐的其他貧窮及第三國家,連做人基本的溫飽也未達到,斯里蘭卡破產就是今次的犧牲者。 所以為什麼現在西方不斷叫囂中國破壞了國際規則,因為這些規則是用來控制市場,剝削勞動的一方,而遲來的通脹就是中國開始打破這些壟斷的結果。

疫情之前,計劃了幾次想去斯里蘭卡遊行,但都成行唔到。希望斯里蘭卡今次可以渡過危機,回復以前美麗的國家、人民可以過安寧生活。以後當飲緊港式奶茶,如果茶餐廳用 Lipton 錫蘭紅茶,希望記得是斯里蘭卡人的辛勞,我們才有得享受成果。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203990467/

我的小賣部

2022年7月8日星期五

香港回歸廿五週年

剛剛過去的7月1日就是香港回歸祖國廿五週年,25年好像是一個好長的日子,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兩,今年感覺特別平靜,如果不是疫情,真的是十分值得慶祝。


香港一直是經濟城市,看看一些數據:
  • 從1997年至2021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實質增長2.7%。截至2021年,本地生產總值名義計算為2.86萬億港元。 
  • 2021年香港人均GDP(以名義計算)為38.71萬港元。
  • 商品貿易總額從1997年的30710億港元增長至2021年的102684億港元,增長234.4%。
  • 其中,出口從1997年的14559億港元增長至2021年的49606億港元,增長240.7%。
  • 港口貨物吞吐量從1997年的1438萬TEU(標准箱)增長至2021年的1780萬TEU(標准箱),增長約23.8%。
 
可能好多人都唔知道,有歷史記載以來,茶葉貿易一直都是經濟繁榮的指標,當一個地方經濟增長,當地人對茶葉的需求自然會增加。由以前嘅歐洲、英國、美洲到近年的東南亞,茶葉貿易就是繁盛的產物。因為當人由溫飽提升生活層次,茶就變成了必需品。

2021年,中國內地出口茶葉到香港便達到了6.5億美元。我找不到 1997年是多少,但只比對2017年已經上升了2.64倍。香港是中國茶葉出口最多的地方,第二居然係摩洛哥,第三係馬來西亞。當然香港其實是把這些茶葉轉口到其他地方,而由香港開埠以來,原來香港一直都係世界最重要的茶葉轉運中心,貿易額長期佔據頭幾位。當然因為中國是全球第一茶葉生產國,而帶給香港的機遇。

可惜不像古代的普洱市,因為茶葉貿易而把茶葉經普洱市運出的都叫成普洱茶,香港沒有自己命名的茶葉。其實普洱熟茶是香港人發明,應該叫做香港茶。反而近年茶餐廳嘅港式奶茶在世界越來越出名就應該可以是代表了香港的茶,不過這現像究竟係好事定壞事🤔?

香港雖然是小地方,但好多嘢在世界都係名列前茅。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統計,香港是亞洲人均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地區,2020年人均年飲茶量達1.6kg,排在全球人均年飲茶量第五位比國內、台灣、日本都多。這個統計真是有些意外,因為台灣、日本都是唱好茶的地方反而人均飲茶唔及對茶唔講究的香港(又係劣幣驅逐良幣?)。第一位係土耳其,多香港人差不多一倍,之前去旅行,基本上見到土耳其人什麼時間也在喝茶。那麼,香港人喜歡喝什麼茶呢?
 
其實,香港人口中的茶已經不一定代表普通的茶葉,還包括各種由茶變化的飲品,例如奶茶、檸檬茶。如果在茶餐廳飲下午茶,可能咖啡、檸水或汽水也可稱為茶餐的飲品。更甚是涼茶雖然是中藥,但我們也稱之為茶。還有超市裏面各式各樣的樽裝茶,基本上香港人每天生活也離不開茶。
 
當中原因當然是生活文化,60-80年代由廣州帶來的飲茶文化,變成香港人喜歡的一盅兩件茶樓文化。而當中造就了普洱熟茶成為當時香港最受歡迎的茶類。以前只有飲早茶,慢慢由茶樓演變成酒樓,現在我們基本上一日五餐;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飯、宵夜也可以去一盅兩件飲茶。還未計因疫情而開了很多的點心外賣店,基本上想幾時食點心、飲茶都得。
 
除了中國文化,香港是東西文化匯聚,豉油餐廳的興起代表香港人非常接受及尊重其它文化與它們在香港共存。西餐廳嘅食物、飲品例如咖啡、奶茶也慢慢加入了香港特式元素而演變成現今的港式茶餐廳。一杯港式奶茶可能是很多人一天的動力,我認識很多人如果當天冇飲過奶茶,就會整天都雲遊太空、心不在焉。港式奶茶所用的錫蘭紅茶慢慢就取代了普洱熟茶,成為香港人飲得最多的茶類。反而中國紅茶可能未必有很多人飲過,雖然中國先至係紅茶嘅發源地。

飲奶茶會上癮的原因其實是在印度、斯里蘭卡種值的茶葉咖啡因含量非常高,長期飲用對身體健康會有不良影響。而且那些紅茶非常苦澀,所以要加上奶及糖才比較容易入口。但因為高糖、高油的成分,會讓身體膽固醇提高、血脂上升。如果長期飲用的話,有可能造成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乜飲茶唔係降三高、清血管、減低慢性疾病的風險嗎🤔?

中國紅茶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心經,具有溫補脾胃,益氣溫中,醒腦提神,開胃健脾,活血化瘀,止瀉利尿的作用。對於體質虛弱、手腳冰冷,脾胃虛寒,脾腎陽虛,飲食不振有一定功效。當然中國紅茶一樣含有茶多酚、L-EGCG、兒茶素等抗氧化元素具有防血管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輻射、防癌等功能。

所以只從外國紅茶跟中國紅茶的分別就可以看到東西文化的差異。西方文化例如唯物主義、資本主義、享樂主義、現代主義等可能只求一時的方便、好味、滿足一時觀感、情感上的快感(就是所謂的自由感覺🙄)等,可以不理後果,正如快餐文化對於身體健康影響就不大重視,看事物比較短視。而東方文化受儒家思想薰陶,注重修養與內涵,講求和諧、平衡,順應自然規律,不會貪一時之快,看事物比較長遠,相信因果,有益、有建設性才會去做。那一邊文化比較高尚,可長期持續發展有那麼難分辨嗎?以西方所謂的自由,其實只是去滿足個人慾望的借口,東方社會不會講,只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諧,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大家心裡有數。人不是動物,是有靈性、群體生活的,只講自己的自由,不理其他人,其實已經不知不覺退化成了低等動物。

香港人由喜歡飲有益、健康的普洱熟茶到不太健康的港式奶茶,由親東方變成親西方,一杯茶的轉向其實就正正反映了香港回歸廿五週年的轉變。看看2019年,一部份人對道德、倫理變得全無底線,是非不分,黑白顛倒,就是價值觀的轉變。最好笑是從一開始揀選的顏色就已經注定是有問題(有腦都唔會係個額頭鑿住話畀人聽自己係奸🤭),無論用幾漂亮的言詞,黑不會是白,邪不會是正。下一個廿五年,作為香港人應該要反思那一個方向才是對我們應該要走的未來。

https://www.carousell.com.hk/p/1170970169